晚上十点睡觉错了? 医生苦劝: 过了65岁, 睡觉要尽量做到这几点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3:25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“医生,我每天晚上十点准时上床,还设了闹钟提醒,怎么还是睡不着?”“您已经70岁了,还照年轻人的作息表走,不累才怪。”

这段来自某市三甲医院老年门诊的真实对话,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误区:以为早睡就是好睡,把“十点上床”当作金科玉律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—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统一的睡眠时间表。

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,睡眠的“剧本”早已悄悄改写。你以为早睡就一定健康?错。你以为十点睡觉适合所有人?更错。

我们常说“早睡早起身体好”,但这句话背后的前提,是个体的生理节律、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都适合这种节奏。现实却远比这句话要复杂。

在预防医学与生活方式医学的视角下,健康不是强行执行某个标准,而是顺应身体的节律。对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,睡觉这件事,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
研究显示,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的昼夜节律会发生明显改变。褪黑素分泌减少,让老年人更容易早醒、浅睡,甚至出现“整夜醒三次”的状况。这不是失眠,是生理老化的自然过程。

老年人若强行模仿年轻人的作息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睡不着、焦虑、半夜醒来后无法再眠,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曾指出,老年人最理想的入睡时间应根据其自然疲劳节律与白天活动量调整,而不是一刀切地规定“十点必须上床”。

举个例子:一位每天傍晚六点才吃晚饭、晚上八点才完成散步和洗漱的老人,十点上床毫无睡意,硬躺两个小时,心里焦虑难安,第二天反而精神更差。

这不是睡得早,这是“压着自己躺床上熬”。

而另一位生活节奏较慢、午休时间较长的老人,十点半后自然犯困,十一点入睡,反而一觉到天亮。谁更健康?显而易见。有三类老年人尤为不适合强行“早睡”:

第一类:患有老年抑郁或焦虑症的人群。

这部分人往往伴有入睡困难、早醒、睡眠片段化等问题。强行早睡,不仅无法改善睡眠,反而加重心理负担。精神心理科医生指出,与其“逼自己睡觉”,不如建立规律的放松仪式,比如听轻音乐、泡脚、阅读,帮助身体自然进入睡眠状态。

第二类:多种慢性病共存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)。

这类人群夜间易出现血压波动、低血糖等症状,若睡得过早,晚餐与睡前间隔过长,反而可能引发凌晨低血糖,导致夜醒或头晕。睡眠应与饮食、服药时间协调,避免生物节律紊乱引发风险。

第三类:白天活动量偏低、午休时间过长的老人。

他们白天缺乏身体疲劳感,晚上自然难以入睡,午睡时间又“挤占”了夜间的睡眠需求。此类老人更适合适当延后入睡时间,调整午睡长度(建议不超过30分钟),从而恢复夜间睡眠的完整性。

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执着于“十点上床”?一个原因,是社会长期以来“早睡等于健康”的固有观念在作祟。可现实是,睡得早不如睡得好,入睡时间不如睡眠质量重要。

以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《老年人睡眠健康白皮书》为例,在对全国15个城市、超过1万名65岁以上老人调查中发现,有48%的受访者认为“十点前必须上床”,但其中超过半数人实际入睡时间晚于11点,且普遍存在睡眠不深、早醒等问题。

这再次印证:观念与现实之间,并非总能匹配。

另一个社会性的案例也值得反思。2022年,广东中山一位78岁老人因长期睡眠不佳,自行服用褪黑素并强制十点上床,结果引发低血压晕厥,被送入急诊。医生指出,多数老年人对外源性褪黑素敏感,若未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容易造成生理节律紊乱。

真正健康的睡眠,是顺势而为,而不是逆流而上。

我们必须承认:65岁之后,人的睡眠变了。这不是病,而是生命自然的流动。不是谁不努力,也不是谁不健康,而是身体在告诉我们:“节奏该慢下来了。”

要做到健康睡眠,医生普遍建议老年人从三个方面入手:

第一,尊重自己的困意,而非时钟。如果十点还不困,可以阅读、冥想、听轻音乐,等待自然入睡的时机。

第二,白天增加适量活动,减少午休时间。哪怕只是每天散步30分钟,也能显著提升夜间睡眠质量。

第三,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。保持卧室安静、黑暗、温度适中,避免强光和电子设备干扰。

睡眠,是身体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过了65岁,更要倾听内心的节奏,而非盲目追随社会的钟点。

我们不反对早睡,但更提倡“合适地早睡”。每个人的生理节奏不同,健康不是“守时”,而是“顺时”。

正如一位知名老年医学专家所说:“老年人的健康,不靠‘按表执行’,而靠‘听身体说话’。”

睡觉这件事,听起来简单,其实是对身体最深层的尊重。

参考文献:

1. 中国睡眠研究会.《老年人睡眠健康白皮书》.2023年.

2.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.《老年人睡眠节律变化及其健康影响》.中国公共卫生杂志,2021年.

3.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.《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南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0年.

4. 广东省中医院.《关于老年人滥用褪黑素的风险通报》.健康时报,2022年9月.

5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老年人部分)》.2022年修订版.

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,旨在传播健康知识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,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